分類:用易經看世界(74)
一萬點的股市 2008-05-19
國家未來的希望1 2008-06-02
國家未來的希望2 2008-06-04
國家未來的希望3 2008-06-05
國家未來的希望4 2008-06-08
國家未來的希望5 2008-06-10
兩岸會談 2008-06-11
國家未來的希望6 2008-06-12
釣魚台事件 2008-06-15
國家未來的希望7 2008-06-17
風神颱風 2008-06-22
腸病毒疫情何時了 2008-06-24
國家未來的希望8 2008-06-25
今年的流感疫苗 2008-06-27
2008美國總統 2008-06-27
央行升息半碼 2008-06-28
兩岸直航 2008-06-28
國安基金救股市 2008-06-28
陸客來台 2008-06-28
7月1日股市表現 2008-06-30
7月2日股市表現 2008-07-01
7月3日股市表現 2008-07-02
7月4日股市表現 2008-07-03
國家未來的希望9 2008-07-04
國家未來的希望10 2008-07-04
7月7日股市表現 2008-07-06
7月8日股市表現 2008-07-07
7月9日股市表現 2008-07-08
7月10日股市表現 2008-07-09
7月11日股市表現 2008-07-10
7月14日股市表現 2008-07-13
7月15日股市表現 2008-07-14
卡玫基颱風會不會侵台 2008-07-16
7月16日股市表現 2008-07-16
7月17日股市表現 2008-07-17
7月18日台灣股市 2008-07-18
7月21日台股表現 2008-07-20
7月22日台股表現 2008-07-21
7月23日台股表現 2008-07-22
2千公里外低氣壓 2008-07-22
7月24日台股表現 2008-07-24
鳳凰颱風會不會來 2008-07-25
監委上任 2008-08-01
倒馬活動 2008-08-04
國務機要費解密 2008-08-07
奧運棒球賽 2008-08-11
打雷 2008-08-15
如麗颱風 2008-08-19
質子碰撞實驗 2008-09-10
辛樂克颱風 2008-09-12
考試院關院長中 2008-09-17
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考試 2008-09-17
毒奶消失 2008-09-24
薔蜜颱風 2008-09-27
海高斯颱風會不會侵台 2008-10-01
陳水扁會不會被關 2008-10-21
陳雲林會不會被打 2008-10-21
兩岸會不會打仗 2008-10-21
陳水扁選總統 2008-10-25
總統入宅 2008-10-27
房價最低點 2008-10-31
2009世界經濟 2008-12-27
占消費券 2009-01-22
股票 2009-02-23
大安區補選 2009-03-28
誦經化解新流感 2009-05-12
蓮花颱風會不會侵台 2009-06-20
南卡颱風會不會侵台 2009-06-24
莫拉克颱風 2009-08-07
下一個颱風 2009-08-13
彩雲颱風 2009-09-13
17,18號颱風 2009-10-01
盧碧颱風 2009-10-19
南北韓會不會打 2010-11-24
文章分類
@
全部筆記(229) @
隨意寫(
18) @
興家點滴(
18) @
旅遊記事(
2) @
小孩(
9) @
幸福台灣(
24) @
部洛格政論(
49) @
雜記(
35) @
用易經看世界(
74)
|
第二章 聯結國際,啟動台灣 2007-12-03 幸福台灣
1. 以「凡事都為朋友著想」,累積國際互信
外交和國際生存空間不只是台灣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台灣安全戰略的一環,台灣要持續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規劃和展望,包括建立戰略性的夥伴關係。在成為國際體系成員的同時,台灣必須重視自己的國際承諾,共同承擔穩定國際秩序的責任。因此,台灣未來國際外交的發展,要兼顧與相對國雙方間的利益,積極佈建累積互信關係,才能在困難中共創雙贏。
以與美國的關係為例,美國的立國精神是自由與民主;而今天的台灣也是民主社會,具有民主和自由的共同價值理念,可以在此基礎上和美國建立「共生」和「信任」。台灣一直是民主國家中的模範生,而台灣與美國在東亞共同的最大利益,也就是以台灣民主轉型為典範,來促成中國的民主化。因此,我認為,在維護民主價值的領域上,美國應加強與台灣形成夥伴關係,台灣也應與美國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整個亞太的和平與促進民主深化。
而關於國際互信的培養,我認為台灣必須定期與無邦交國家舉行高層會議,以達成資訊完整傳遞與精確解讀。台灣在做重要決定時,有必要告知相關國家,「凡事都必須為朋友想」,不能任意作為,避免造成朋友的困擾。並且必須重視誠信、信守既有承諾,一旦承諾,便要用生命去堅持、去實踐。如此,才能贏得國際朋友的敬重。
民主時代,任何一個政治領袖都必須尊重民意的發展,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有義務盡力把台灣的情況,告訴國際社會,並爭取國際間的共同理解。這是不容迴避的天職,也是一大挑戰!
2. 匯集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進步力量
這幾年來,很多國際人士看見了台灣不只有亮麗的政經成就。我們社會充沛的創造力和活力,以及重視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主流價值,在國際社會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即使官方外交普遍受到中國打壓,台灣在國際社會中仍扮演著積極、重要的角色。
我始終認為,唯有尊重人權、自由與民主的政府,才能提供有活力與創意的社會環境,發展活潑、多元的非政府組織。台灣民主社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的價值,這種社會力量是台灣遠遠優於中國之處。
目前,經由許多人士的努力與奉獻,台灣已經逐漸架設起「經貿外交」、「宗教外交」、「醫療外交」、「文化外交」、「生態外交」的網絡。身處全球化時代的台灣,應該調整過去以國家為對象的傳統外交模式,積極參與國際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活動。未來,我們還要靠更多新興議題來和國際聯結,包括結合民間資源和力量的「全民外交」,以及第二軌道的外交機制等等。這些網絡讓我們和世界聯結得更緊密,也讓台灣以自己的實力走進世界。
此外,台灣將多方開展、加強聯結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引用世界先進的觀念,共同推動如人權、和平、婦女等提升人類道德與素質的議題,以及如何面對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減碳等環保議題挑戰。比方說,在「共生」議題上;生物多樣性正是台灣的特點,因此我曾提出先進的「濕地銀行」(編註)概念,未來應繼續系統化研究、規劃,做更廣泛的濕地救援、修復與修補,力求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些亦可委託國際非政府組織團隊來做,導入經驗聯結,讓多元的動植物生態在台灣處處逐漸復育,讓台灣成為更值得萬物留戀的福爾摩沙。
我主張將中興新村建立成「NGO世界中心」,一方面提供本土非政府組織更多資源;另一方面,引進世界非政府組織進駐;同時也活化中興新村這個具有優勢地理位置、山水風光、人文薈萃的中台灣之心。期待以提供適當環境,積極從旁協助的方式,讓台灣能夠成為亞洲的非政府組織中心,成為世界進步思想的中心,用自發與自主的社會力,和世界聯結。
台灣應該和國際進步力量接軌,讓世人知道台灣是世界進步重鎮,是全球的心靈之窗。
編註:目前營建署已在全國評定出七十五處國家重要濕地,並將於今年辦理首次「SWS(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二○○八亞洲濕地大會」,屆時將有來自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年會」及各項國際濕地組織會員國之專家學者,與非政府組織領袖共同與會,展現台灣濕地經營之經驗與價值。
3. 發揮本身優勢,台灣也可以融入東南亞區域整合
一直以來,台灣的外交戰略,始終無法突破數字的迷思,總是在「多一個、或少一個友邦」的困境中掙扎。台灣整個外交資源,也為了維持這些數字而疲於奔命。
我認為,我們的外交工作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主軸,尤其在亞太地區逐漸邁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時,融入亞太地區是台灣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尤其,台灣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軸承點,北承帶動亞太經濟的日本、韓國,南接新興的東南亞各國,地理位置極佳,原本應可有相當戰略優勢,但礙於已然崛起的中國不斷打壓,台灣雖然希望對亞太區域的整體繁榮與發展積極貢獻,卻經常飽受隔絕。
從亞太國家共同利益來看,我認為,臺灣與亞太各國的區域合作,既符合亞太周邊國家追求穩定與發展的企盼,也滿足美國對於和平解決台海的期待,更是海峽兩岸追求經貿發展、避免戰爭的共同利益。因此,任何有助於維持亞太整體安全穩定、促進區域各國發展的措施與作為,都值得台灣堅持和努力。尤其,針對台灣鞏固自身國防安全及維持台海穩定,更應有效爭取亞太各國支持協助。
在區域經濟趨勢方面,亞洲地區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協(ASEAN)、中國、香港加澳門等,在過去三十年,正進行快速地自然經濟整合,並逐漸形成與北美、歐盟鼎足而立的新經濟勢力。近十年來,亞洲地區制度化的經濟整合也有很大進展,包括東協「十加一」(東協十國加中國)、「十加三」(東協十國加中、日、韓)、「十加六」(東協加三,再加印度、澳洲、紐西蘭)等,都已列入時程表或進行討論(編註一)。然而,受制於中國的阻擾,台灣一直受到排擠,難以參與。
我認為,這一波亞洲區域整合的趨勢,主要是受到全球化發展的影響,也是亞洲各國在競爭中求合作的新經濟發展的模式,將為台灣帶來新的契機,其關鍵,就在於如何擴大視野,加強與亞太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聯結。
但另一方面,中國漸增的經濟實力,以及積極參與、甚至企圖主導東亞經濟秩序的企圖心,短期內將對台灣構成一定的挑戰。台灣必須從體制內、外巧妙找出參與優勢、運用雙邊結盟策略,並密切關注區域整合的動態發展,以及時作出符合台灣利益的判斷。
台灣產業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尤其在亞太地區,台商卓越的效率及運籌管理能力,形成台灣不可取代的關鍵地位。因此,我們應該善用台灣優勢,建立更寬廣、更有利台灣發展的國際經濟合作關係,以突破困境。台灣雖然無法立刻參與「十加一」或「十加三」的制度化經濟整合,但和這些國家都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成員,加上美國、紐、澳等國家公開倡議推動以APEC成員為主體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協定」(FTAAP),台灣應該積極響應此一更大範圍的區域整合構想,並可以在APEC既有的經濟合作基礎上,先行推動與APEC成員簽署雙邊投資保障協定、互免租稅協定等,積極爭取有利台商投資經營的優惠條件,為台灣創造更多的經貿優勢。
另值得注意的是,「十加一」或者「十加三」,核心主體都是這些新興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整合與產業發展的轉型,東南亞國家已漸展現出旺盛的發展企圖心及活力。這些國家與中國雖然有邦交,但也有矛盾心結,例如南中國海上的群島,長期以來充滿主權爭議,而中越之間的領土紛爭更是從未停歇。這種既矛盾又合作的關係,也讓整個區域經濟整合計畫,充滿了微妙的變數。
台灣在東南亞國家是僅次於日本的最大投資者及技術的提供者,未來應該加強與這些國家的雙邊、多邊合作關係,突破無法參加「十加一」、「十加三」對台灣形成的貿易障礙。因此,我們應該優先與東協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協定,並協助台商延伸生產基地進入東協市場,突破關稅壁壘,創造不可取代的經貿優勢。例如「台菲經濟走廊」,即是成功的案例(編註二)。
特別是中國投資環境的優勢不再,赴陸投資的台商也漸有往東南亞移動的趨勢,而政府在這其中,更應該扮演協助台商佈局亞太、經略全球的推手,讓台灣可以藉助區域合作的動力,發展成亞太經濟的軸心。
除了經濟上的利益之外,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也存在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到二○○七年六月為止,從東南亞地區來到台灣的外籍勞工達二十七萬人。這些人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從事工程建設、居家看護等等的工作,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社會照顧等都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除此之外,台灣還有高達十三萬東南亞籍的外籍配偶,其中絕大部份是女性。她們嫁到台灣來後,負擔起侍候公婆、照顧家庭、撫育孩童的重責大任。對很多人來說,她們不但已經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是肩負著孕育「新台灣之子」的希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社會若能善待這些東南亞籍的勞工或配偶,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係,增進彼此的認識與親切感。未來,這些人士都可能在跨建雙方關係上,扮演重要推手,也為台商進入東南亞區域,累積良好的社會基礎。這種人民之間水乳交融的珍貴情誼,才是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寶貴資產。
因此,無論從經濟趨勢或社會面向來看,台灣與東南亞區域之間,都有著共生共榮的發展願景。我們應該積極統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把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的經驗傳承至東南亞各國,也讓東南亞的社會文化融入台灣。
我認為,在經濟合作上,台灣可以善用本身的經驗優勢,為東南亞各國開班代訓工商管理、生產技術等人才,也可以公費培養台灣對東南亞地區的語言與經貿專才,提供台商相關的資訊以利評估投資環境、擴大台商聯誼組織的網絡與功能等;而在社會交流上,我們應重新思考台灣的移民政策,透過社會輔導教育,幫助外籍配偶儘速融入台灣社會,推廣「新移民」文化節慶等,創造對於東南亞人民的友善環境。
這些政策,不但有助於我們在東南亞地區佈建人脈關係,廣結善緣,為未來創造契機。更重要的是,這些實務的作為,將可讓台灣一步步融入亞太區域的經濟整合趨勢中。
編註一:「東協加一」的主導者是中國。二○○一年十一月,中國總理朱鎔基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由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共十國所組成,簡稱東協)簽訂了「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ASEAN+1),相約在十年內全面互惠降低關稅。鑒於「東協加一」成形後,只有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及印度、台灣不在其中,於是亞洲各國紛紛提出「東協加三」( 即「東協加一」再加日本、韓國);或者「東協加六」(「東協加三」,再加印度、澳洲、紐西蘭)等之議。從影響面來看,單僅「東協加一」對台灣威脅不大,因為東協與中國產業同質性高,與台灣的競爭性不大;但「東協加三」一旦實現後,將帶動產業上下整合,有助於日、韓在東協、中國取得原材料的市場優勢,勢必衝擊台灣經濟成長。
編註二:台灣與菲律賓在二○○五年台菲經濟合作會議中,就蘇比克/克拉克經濟特區與我國高雄加工出口區之間,簽署「台菲經濟走廊備忘錄」,旨在促進雙方在貨物、人員、金融、運輸等方面合作,以形成雙方合作無間的經濟走廊。以我國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之發展基礎,以及產業群聚優勢,結合菲國低廉之勞力成本、土地租金及高素質之英語人才,該備忘錄可為雙方合作注入一股新的動能。菲律賓是最接近台灣的東協會員經濟體,我國廠商將可透過台菲經濟走廊,延伸生產基地進入東協市場,為台菲雙方創造互惠雙贏的經貿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