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外旅遊 ‧國內旅遊 ‧攝影集 ‧生活相本
最近的筆記
分類:小孩(9)

兩個小孩 2008-03-01
小孩行為管理 2008-03-30
養兒方知父母恩 2008-07-03
上學好,不上學好 2008-08-30
把拔,講故事 2008-09-18
兩隻老虎 2009-06-01
數羊 2009-06-09
挖小孩 2009-06-15
要拼才會贏 2009-08-26



文章分類

@ 全部筆記(229)
@ 隨意寫( 18)
@ 興家點滴( 18)
@ 旅遊記事( 2)
@ 小孩( 9)
@ 幸福台灣( 24)
@ 部洛格政論( 49)
@ 雜記( 35)
@ 用易經看世界( 74)
第一章 台灣,我們不變的承諾
2007-12-23
幸福台灣


        1. 沒錯,我就是很「台」!

        前陣子,「台客」一詞在台灣社會掀起一場捍衛本土化 v.s. 反本土化的論戰,有人覺得「台客」一詞貶抑台灣人,有人自豪:我就是「台」,「台」得理直氣壯……

        有次演講結束,台下有位年輕朋友問我:「有人說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都很『台』,你聽了會不會生氣?」我說:「如果我生氣了,就代表我和那些看不起台灣文化的人一樣不了解台灣。」這類的對話,讓我覺得無論是支持本土化或者反對本土化者,很需要再多了解台灣。

        這幾年,我走遍台灣許多角落,深深感覺到:台灣,是個美麗的國家!

        台灣的美,不只是在她的山林;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著不同階段移民所共同編織的生命史。這些先民們艱苦開拓、滴下血汗,澆灌這片土地。因為,這裡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家。

        回顧日治以前的台灣,這裡是原住民族和華人移民的世外桃源。但他們大多以部落、宗族為聚落,當時,並不存在所謂「台灣人」這樣的集體身分,直到一八九四年清日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個歷史的關鍵點,讓台灣的人民受到日本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不願接受異民族統治的台灣住民,開始用「台灣人」來稱呼自己,並在悲憤中展開了長達二十一年的武裝抗日行動。

        當對命運的順應,變成無法繼續承受的苦難時,反抗,似乎也成了受難者唯一的選擇。這種認同土地、反抗外來壓迫的意識,就是台灣意識的起點。對我來說,這也就是「台客」精神。

       

        2. 台灣意識,是一種對抗不合理制度的集體意識

        台灣意識的形成,還有一層意義,就是「自己必須保護自己的土地」的集體意識。無論是早期的原住民族和華人移民之間的土地爭奪、清治時代墾民對抗地主的不合法掠奪,或者日治時代「台灣人」和殖民政權之間的抗爭,都是一種保護土地與家園的抗爭;這種意識,也在對抗外來殖民者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對抗不合理制度的集體意識。

        這種具有抗爭精神的台灣認同,也和後來國民黨政權的大中國意識產生了衝突。二二八事件以及後來的白色恐怖,都是當局對台灣意識的恐懼感所製造的政治迫害。儘管經歷五十年來國民黨威權政體的高壓統治,台灣意識並沒有低頭,反而在七○年代掀起了風起雲湧的黨外民主運動,更在二十一世紀到臨的那一刻,促成了台灣的政黨輪替。

        國民黨很多人把二○○○年的政黨輪替,歸咎於李前總統一連串本土化政策的結果。但我覺得,這些人其實看不見、也不了解「本土化政策」背後真正的力量,其實是累積近一百年的台灣意識──台灣人要擺脫過去受到外來殖民者主宰的屈辱,借由抗爭的力道,衝破自卑低下的被殖民陰影,展現獨立人格、堅持掌握自己命運的精神。這是一種在對抗命運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想,不因外力而扭曲自己人格的精神。

        無論是過去的日本政府還是後來的國民黨政府,始終擺脫不了一種殖民者的心態,他們只強調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但並不理解台灣人追求自主與尊重的渴望。

       

        3. 故作低俗打扮,就是本土化?就是愛台灣?

        這幾年來,「本土化」突然變成了台灣政治的主流,很多泛藍的政治人物也開始用很多動作和語言來證明自己愛台灣。有人趴在地上親吻土地、有人故意用低俗的字眼來表達自己愛台灣,就連上街遊行都要「身穿汗衫、腳穿藍白拖鞋」來表示自己有「台灣味」。這些人把一些文化層次一小部分較低俗的語言或者打扮,掛在嘴邊或者穿戴在身上,就以為已經融入這個文化。但這些看似鄉土、卻矯情做作的語彙或動作,看在許多台灣人眼裡,卻是五味雜陳,非常不以為然。

        這些泛藍人士的心裡或許也很納悶:我已經降尊紆貴地擁抱台灣了,為什麼你們還不領情?

        我覺得,這些人始終無法擺脫權貴的心態,既不懂尊重,對台灣意識、台灣精神更缺乏完整與深度的認識。

        有一陣子,國民黨黨部大樓外牆上總是掛著許多台籍抗日人士像蔣渭水、李友邦等人的相片。這種連結台灣歷史的心意,或許值得肯定,但態度上的輕率與作法上的粗糙,卻令人不敢恭維。

        李友邦以「保衛祖國、收復台灣」作為號召,曾經克服萬難,在中國地區籌組「台灣義勇軍」,是備受台灣人尊崇的抗日英雄。他未被日軍殲滅,卻在一九五一年被國民黨當匪諜槍斃。

        蔣渭水畢生以一種「徹底的、不妥協的精神」,投入台灣人的民族運動,堅定反抗日本任何加諸台灣的壓迫。雖然他早在一九三一年去逝,未曾身歷國民黨統治,但他過去抗日運動的同志,如廖進平、黃賜、陳炘卻死在「二二八事件」中。他的三子蔣時欽,因公開呼籲「要求自治、實施民選」的演說,遭通緝而亡命天涯。他的女婿,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在白色恐怖中被槍殺……

        被國民黨當匪諜槍斃的抗日英雄李友邦,及畢身反抗外來政權壓迫的民族運動者蔣渭水,卻在二十一世紀被當作與國民黨站在一起的台灣人?他們用生命寫下的台灣精神,如今成為昔日壓迫者的政治圖騰。這是無知的恭維?還是歷史的反諷?

        如果真心肯定深具台灣意識的台灣精英,希望轉型認同台灣,國民黨應誠心反省統治台灣以來一切政治、經濟及精神上的迫害,並至少對受害者提出恢復名譽與權利、補償、公佈檔案資料、出版完整記錄。如此,才是真正融入台灣社會的起點。切莫以為年輕一代厭倦對立、爭議,就可選擇遺忘歷史,甚至模糊、捏造歷史。

        當國民黨發現過去五十年來的執政,並不能讓他們真正融入台灣,或者被台灣擁抱的時候,他們慌忙著打扮成「台灣人」,卻意外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台灣人」!

       

        4. 台灣人要珍惜民主成果,做自己的主人!

        當我在思考台灣的前途時,也常常會想到台灣潛藏的危機。

        台灣在近十年來所經歷的變化,可說是全面性的政治改革過程。舊的制度逐漸瓦解,但新的秩序卻還來不及形成。尤其,政黨輪替的七年多來,台灣雖然建立了民主政府的運作形式,但因為在野黨處處對立掣肘,造成政府長期空轉、人心社會擾攘不安。

        然而,相較之下,由於民進黨執政以來,深植本土的努力,台灣人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已高達六成以上(海基會二○○七年十一月份民調)。而根據民進黨同年所作的民調,更高達六九%。顯示越來越多台灣人同意:不管我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現在,我是台灣人。同時,也越來越多人珍惜台灣的民主體制,並引以為榮。當然也有人開始擔心,一個中國的結果,台灣將如同香港,政治、經濟上會逐漸失去主體性,民主的成果將會倒退,白色恐怖歷史重演……

        台灣人很清楚,你不當自己的主人,別人就會來替你決定。唯有我們自主自己的命運,才能真正確保台灣的長治久安。我過去一直主張的「台灣民主自決」,就是強調,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我認為,堅持台灣的民主自決,就是台灣的核心價值。

        很多政治人物到了選舉都會談「台灣的核心價值」,我曾看到有人在政見中提到:「要重建『台灣傳統的核心價值』」、「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正直、勤奮、務實與包容』」。這讓人想起過去國民黨政府所推廣的「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四維八德」等等,執政者藉由教化台灣人民和善順從、辛勤勞動、對公共事務冷漠以待等等,無非是讓台灣人民變成「順民」,易於執政者的統治,完全無法彰顯「人民才是國家主人」的主體價值。

        我深深認為,台灣人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自決」同時也是「自覺」,台灣人要有做自己國家主人的覺醒,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意念,才是台灣的核心價值。

        我堅定相信台灣人民在每次選舉中所展現的集體智慧,也深信台灣人民將繼續深耕民主,以選票來實踐民主自決,掌握未來命運。

       

        5. 追求台灣的理想,要用務實的態度,但務實是度德、量力、相時

        我是一個從現實出發的理想主義者。理想來自於我對追求台灣的國家尊嚴、人民幸福的夢想;而務實,則表現在我不輕易許諾,一定先冷靜觀察局勢、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力量,並且縝密思考各種變數,再設立明確目標。一旦許下了承諾,便要具體擬定階段性策略,以生命堅持而一貫地實現,擔當人民的期待。

        這種「不輕易許諾,一旦許諾,便不會改變」的性格,表現在我從政以來的每一步之中──

        從黨外時代起,我不畏強權,挺身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一九八六年我是民進黨的創黨發起人、黨綱起草人、黨名命名者;正式挑戰一黨專政,讓台灣邁向政黨政治。在族群撕裂最嚴重、政黨競爭最激烈的九○年代,我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致力族群和解;在一九九一年,我更提出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的主張,並與當時的外交部長章孝嚴(蔣孝嚴)公開激辯……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台灣的國家尊嚴與人民的幸福,始終是我不變的初衷,也正因為這樣的理想,讓我在面對每一次的挑戰時,都能勇於承擔,努力去克服,一步一步紮實地往目標前進。

        同樣的,民主進步黨也是一個持續不斷務實追求理想的政黨。

        ──一九八三年的黨外中央後援會,便已提出「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的住民共同決定」的住民自決主張,彰顯主權在民精神。

        ──一九九一年,民進黨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堅持通過黨綱中的「台灣正名與制憲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

        ──一九九九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編註),更肯定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成果,正視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主張:「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即便在威權的時代,我們仍無懼於國民黨的高壓統治意志,持續凝聚黨內不同主張與意見,務求兼顧理想與現實,為台灣保住進步的力量,終於促成台灣的民主轉型。

        很多泛藍政治人物,都談到了「務實」。但他們認為的「務實」就是保守謹慎、小心翼翼,為了避免引起中國與國際的不快,一味地遷就退讓。很多人在國際上不敢挺身抗議中國的打壓,反過來責備台灣是 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

        我認為,「務實」是從現實出發,以智慧選擇方法來達成理想,而不是放棄對人民理想與幸福的承諾,這也是我說過的「度德、量力、相時」。因此,有資格當台灣總統的人,必須要將台灣人的理想說給國際社會知道,絕對不能為了怕引起對岸生氣,就不斷地道歉、認錯,自願遵守對方越來越緊縮的紅線,做一個葬送國家主權的「乖寶寶」。執政者必須真誠對國家的安全、尊嚴負責,要用最大努力,基於台灣的安全與利益,一步一步去爭取國際的理解和對方的尊重、去實現國家的目標。

        這些泛藍政治人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常搞不清楚「現實困難」和「使命」之間的差別,把通往夢想道路上的阻礙,當作必須放棄夢想的藉口。

        今天台灣的國際處境,面臨了許多艱困的障礙與挑戰。勇於承擔,是台灣人民對國家領袖的基本期待。把障礙當作無法跨越的界線,就是逃避責任,不是務實!

       

        編註: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於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召開的第八屆第二次全台黨員代表大會中通過,是民進黨黨綱重大里程碑。其中幾項主張:

        ──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努力的目標。 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以避免國際社會的認知混淆,授予中國併吞的藉口。

        ──台灣應儘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實直接民權,並於必要時藉以凝聚國民共識、表達全民意志。

        ──台灣與中國應透過全方位對話,尋求深切互相了解與經貿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構,以期達成雙方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這些主張,都深刻地闡釋了民進黨重要的政治理念,並且也揭示了後來台灣政治發展的方向。

       

        6. 豈可辜負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這幾年來,無論走在淡水河畔,或者在愛河旁沉思時,我總是忍不住閃過這個念頭。

        台灣的今天,正處於歷史性的奇妙時刻──

        回顧台灣割讓給日本的這一百年來,凝聚台灣意識,對抗外來者統治,爭取民主自由的艱苦歷程,今天,我們所處的年代,是台灣人開始實現民主自決夢想,也是人人有機會創造自己理想的年代。這是我過去在黨外時代所不敢奢求的夢,如今卻洋溢在每一個擦肩而過的遊人的眼神中。

        二○○○年的民主轉型,對所有台灣人來說,就像是等待很久而驀然到來的春天;我們的社會像在寒冬厚雪中埋了五十年的種子,努力探出頭來。每一枝初生的綠芽,都是無數壓抑情緒的解放;每一朵綻放的花蕊,都是得來不易的美麗。

        沐浴在希望的春光裡,我們沒有忘記曾經的苦難與堅持;更互相牽手勉勵,要繼續堅持,共創台灣的偉大時代。

        一個進步的台灣,必須在認清歷史苦難的同時,讓宿命與悲傷昇華,帶著微笑與信心,齊步走向共同的未來,打造一個新的共生台灣,這是我的衷心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