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名古屋、金澤] [金澤城、兼六園] [岩間山莊、白川國家公園] [名古屋]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0)講好了睡到自然醒,九點大門口集合完畢出發。今天的目標是 兼六園以及 金澤城公園。 我們住的地方正確的說應該就在金澤城旁邊,所以只要走路就會到。只不過才走出飯店大門就開始下起大雨, 還好雨具都有帶。不管怎樣,都來了,還是要進去逛一逛。 兼六園門口有一長排 紀念品店,最外面的這一家店大概帶過日本團的領隊都會認識,因為一定要進來買一下東西的啦。反正下雨,我們就 到這家店裡面躲雨。這裡的紀念品還真是有夠多的,吃的玩的通通有,一團團的旅行團進進出出,淑華姐 說他們都在趕時間,因為一般的行程兼六園大多是一小時而已,然後趕去立山。哇,真的很拼耶。所以淑 華姐說她也是第一次那麼從容的來這裡玩。客人散去後,這家店的老板娘看我們呆那麼久,跑來跟我們聊 天,經過淑華姐的翻譯才知道她這個月(2008年10月)下旬會到台灣的台北高島屋表演喔。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38)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39)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1)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4)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2)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5) 一直下雨也不是辦法,師父說凡事都可以占掛看看,所以當下算了算,應該半小時雨就會停,不知道真的假的。 過了大約半小時,雨真的停了!真是菩薩有保佑!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3)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4)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6)


兼六園的門票一張300圓 ,進去參觀才發現值得。兼六園每一個角落都像一幅美麗的彩色山水畫,真的需要時間慢慢的來欣賞。 整個走完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左右吧。兼六園裡面還有一間茶寮,叫做時雨亭,可以買一張煎茶券, 一張300圓,進去放在位置前面,會有服務人員來服務。當然啦,如果只是參觀,不要錢啦。 穿著傳統和服的茶藝師端著茶,將這些點心小心的放在我門的面前。這餅乾真好吃呢。

兼六園導覽圖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0)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1)日本的金澤形成於一五四六年。八O年織田信長的部將佐久盛政率兵攻 破尾山寺院(金澤御堂),修建了尾山城。織田信長死後,盛政的部隊也被打敗。直到一五八三年, 受命統治能登的前田利家,從七尾的小丸山城入境,並統治加賀、越中、能登三地,更在金澤建立城下町, 並改名為金澤城,開始有了城市的興起。經歷了修建城牆和護城河,金澤城的周圍開始興建起武士住宅, 道路規劃中設計死胡同、彎路、丁字路來加強城防,同時召集商民居住,金澤城開始初具城市的規模。 前田家傳至第三代時,城下町終於完成,領地也逐漸增加。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2)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3)前田家一直是享有百萬石俸祿最大的大名。到明治維新為止,前田家共傳十三代藩主, 君臨金澤城和加賀地區二百八十五年。當時的金澤城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大城市。 而位於金澤城鄰近的兼六園,三百多年前由前田家所建造,是江戶時代池泉迴遊式庭園的代表作, 占地約十萬平方公尺,內有清澈水流以及古典的日本庭園,園區百間崛、石川門,都有古老櫻木, 園內一景一物,一水一石都是佳構。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7)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8)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49)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5)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7)兼六園原是金澤城的外園,五代藩主綱紀在現今三芳庵附近建造蓮池御亭, 稱蓮池庭,這就是兼六園的起始。後來,十二代藩主齊廣特請白河樂翁為該園命名。 因為兼六園兼具宋代李格菲所著「洛陽名園記」中描述的「宏大、幽邃、人工、蒼古、水泉、眺望」六勝, 所以樂翁即依照這六種意境而命名為「兼六園」。兼六園即是前田利家的後花園, 以徽軫燈籠的腳狀如琴柱而得名,現已成為兼六園的代表性景物。兼六園為人工造景的園林,四季景色各異、 各有所勝,為一座美麗的迴遊林泉式庭園。十七世紀開始擴建,直到西元一八七四年才正式對外開放。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8)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0)園區內共植有五千多株花木和小橋、飛瀑、石燈籠、亭台水榭,細心觀賞, 可體會出花草樹木所反映的四季風情。三月中旬的梅苑,紅梅、白梅競相開放, 梅花的明媚和清香給嚴冬風景的兼六園帶來無邊春色。櫻花的季節則是在四月上旬和中旬,染井吉野、 裡櫻、彼岸櫻等品種四百株以上,有幾株櫻樹的樹齡甚至長達三百年。假日期間, 每天賞櫻的人數多達五萬人。 (原始連結)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6)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59)繞了一圈從另外一個門出來,回到剛剛那條商店街的尾端,想吃午餐。 逛了一下,發現這裡的東西還不貴。選了最面的一家店坐下來吃。也許因為他是再最後一間的關係, 來吃的好像都是日本人,人也不多,所以老闆娘很有時間陪我們選餐,還跟我們聊天。我點了一碗拉麵, 端出來的時候真的超大碗,料又多,又便宜啦。這家店裡的兩個來打工的服務生是從遠方來金澤大學唸中文的, 所以我門在講中文這兩個女生還聽的有點懂咧。淑華姐還邀請他們以後一定要來台灣玩。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80)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1)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2)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3)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4)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78)


下午的時間我們到對面的 金澤城公園參觀,這裡的門是石川門,入門不用門票,只有要進去五十間長屋參觀才要三百圓。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5)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6)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7)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79)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8)金澤城是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一座城堡。 江戶時代是加賀藩藩主前田氏的居城。1580年當織田信長家臣佐久間盛政攻陷了尾山御坊,改稱金澤城, 曾經在賤岳之戰後被秀吉改名為尾山城。不過卻在高山右近改易後再次改回金澤城。 入口處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國家重要文化財的「石川門」。現存的石川門是 1788 年(天明 8)重建的, 它原本是金澤城的後門,從鑲貼上鐵皮的大門就可看出其固若金湯的結構。含鉛的屋瓦, 海鼠壁是典型的金澤城建築特徵,和現存的「三十間長屋」及 近代重建的「菱櫓」,「五十間長屋」, 「橋爪門的櫓」都有同樣的特色。

金澤公園圖

金澤城在 1602 年(慶長 7)天守閣遭雷擊焚毀;1631 年(寬永 8) 的寬永大火,三代藩主利常引進了防火的「 辰巳用水」,並將武家屋敷移往城外,但仍免不了火災焚毀。 1808 年(文化 5)二的丸被燒毀。特別是 1881 年(明治 14)的大火幾乎將金澤城付諸一炬, 僅留下石川門與城牆的遺跡。「三十間長屋」是 1858 年(安政 5)重建的武器與兵糧倉庫, 也是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71)金澤城的前身是建於西元 1546 年(天文 15 )的金澤御堂, 當初是日本佛教本願寺的別院,除了傳教外,當時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統治了加賀地區。直到 1580 年 (天正 8)織田信長的部將柴田勝家進攻金澤,由佐久間盛政攻破入城。 1580 年到 1583 年佐久間盛政開始城下町「尾山八町」的建設,而奠定了日後金澤城的基礎。 1583 年(天正 11 ) 賤岳合戰後,前田利家由能登入城,控制了加賀,越中和能登三地,並且召集居民於城下町居住, 更名為「金澤城」。 1592 年(文祿元年)前田利家命二代藩主利長在城外修築石牆, 逐步在金澤仿照大阪城築城。事實上前田利家直到 1599 年(慶長 4)過世止,大部分時間都沒待在金澤, 因為他是豐成秀吉的重臣,幾乎都是在京都與大阪渡過。

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69)Click Me 點我看大圖及說明(00970)自 1997 年 3 月起金澤城重整計畫開始,依照古法重建「菱櫓」, 「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的櫓」,於 2001 年 7 月完成,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最大的木造屋舍重建計畫。 「菱櫓」是高 17 米的三層樓建築,建於高 11.7 米的城牆上。所謂「櫓」就是矢之倉, 原是武器倉庫的意思,但是這裡主要是當做守望台的作用。「菱櫓」是菱形的建築, 四角的角度分別是 80 度與 100 度,裡面四支檜木的大柱子,高 14 公尺,寬 33 公分, 也是菱形的。其餘約有 100 根柱子也是菱形的。 建築的技巧十分高超。「橋爪門的櫓」也是一樣, 主要在監視橋爪門的進出。而「五十間長屋」則是連接「菱櫓」和「橋爪門的櫓」的兩層樓武器倉庫, 並且可以當做是城牆。裡面都沒有用到任何釘子或螺 絲,完全按照日本傳統的木造軸組工法, 以卡榫與楔子來固定,牆壁也是以柱子,橫樑為結構的土壁,耐震力很好。各層的窗戶都是交錯開的, 這樣可以在戰爭時抵 禦攻勢較無死角。 ( 引用原文)

細細繞一圈金澤城外面大約只要花一個小時,因為有很大的廣場, 也很適合小朋友跑來跑去消耗一下體力。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從「黑門」出來回到飯店, 有車子來接我們準備往岩間山莊去。

下一頁 : 岩間山莊、白川國家公園